近年来,山东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三化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总体工作布局,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作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快乡村振兴的民生工程,紧紧抓住国家和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建设机遇,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基础,全域布局、示范引领,三级联动、科学推进,着力打造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样板。截至目前,当地投资4000余万元,在13个镇新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站30座,实现垃圾分类设施镇域全覆盖、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
据介绍,邹城市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强化“三个四”运行管理体系,成效明显。
首先是四项机制设定。一是公司化运营机制,邹城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保洁公司“一杆到底”、管理作业互相分离的标准,经过公开招投标程序,将13个镇、543个行政村及621公里国省道、县乡公路的保洁任务全部托管给专业公司运营。二是市场化竞争机制,打破农村环卫一家公司垄断的局面,引入3家保洁公司,实行分区域竞争作业,依据考核成绩每年对市场重新划分。三是标准化作业机制,编制《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规范》《镇村保洁标准》等操作规程,着力建立起标准完善、一体管理的标准化环卫作业体系。四是完善考评奖惩机制,成立监管机构对各镇履行监管职责、保洁工作实效进行常态化考核,根据考核成绩进行奖优罚劣,并将城乡环卫一体化考评纳入全市对各镇街的半年及全年综合考评成绩。
其次是四个保障到位。一是财政资金保障到位,邹城市把城乡环卫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市财政每年投入近4000余万元,强力保障环卫一体化工作开展。二是基础设施保障到位,按照每5万人配备1部压缩垃圾清运车、每3万人建设1座水平式压缩垃圾中转站的标准,配备垃圾中转站30余座,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三是环卫设备保障到位,购置大型中转车、清扫车等各类机动车辆,配备吊臂式垃圾箱1800余个,按照每户配备1个20升垃圾分类桶、每10户配备1个240升垃圾桶、每村配备1个240升有毒有害垃圾桶的标准,配备各类垃圾桶3万余个,购置保洁三轮车2500余辆,有力保障垃圾转运需求。四是作业队伍保障到位,按照村居每500人或每个自然村至少配备1名保洁员、国省道每3公里及县乡公路每5公里配备1名保洁员,每个镇配备1名区域经理、每个管区配备1名保洁管理员,切实抓好保洁、清运、处理三支队伍建设。
最后是四项措施监管。一是健全监管机构,邹城市成立了农村环卫监管办公室,推行“公司运营、政府监管、群众监督”的运行模式,在市、镇、村分别设立专职监管机构和监管员,全面构建分工明确、责任具体、上下联动、协调配合的监管体系。二是落实监管责任,明确市、镇、村、保洁公司四级监管责任,市农村环卫监管办公室负责对各镇履行管理职责进行监管,各镇负责对保洁公司作业质量进行监管,各村居负责对保洁人员日常工作进行监管,各保洁公司负责对保洁队伍作业质量进行内部监管,层层落实监管责任,逐级传导工作压力。三是完善监管制度,制定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评办法》,严格落实“日巡查、月评比”监管制度,成立督查组进行常态化巡查,建立督导检查、电话调查、定期通报、质量奖惩制度,每月对各镇进行考核排名,考核结果与保洁运营费用兑现挂钩,形成督查、反馈、整改、落实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四是加强群众监督,始终以群众满意为工作标准,每季度组织一次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及时掌握群众意愿并迅速整改落实,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提升群众满意度。
经过不懈努力、精准施策,邹城市农村垃圾围城、环境“脏、乱、差”的现象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显著提高。